English

倾听孩子说心里话

1998-06-24 来源:光明日报 吴云清 我有话说

现代青少年渴望理解,渴望民主,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。这是一种合理而正确的要求。凡是正常生活着的人们都需要彼此的倾心交谈和相互依赖。注意倾听、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心里话是育人的基本前提。

根据笔者对北京市中、小学生的两次随机抽样调查,发现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心里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.7%,先和老师讲的只占3.3%,和谁也不说者达到29.7%。能和母亲说心里话的占29%,和父亲说心里话的只占5.9%;和班主任说心里话的占7.5%,和学科主任说心里话的只占0.5%。诉说心里话的内容多侧重于学习问题占54.1%,同学关系次之,占13.7%,娱乐问题占8.2%,异性问题为2.7%。

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父母讲心里话吗?他们说:“爱玩是我们的天性,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、满脸笑意走进教室的时候,老师总在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;每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起男女同学活动交往是多么快活的时候,父母总是拐弯抹角地追问和我在一起的都有谁?甚至要问清每一个细节……”。通过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到,一些孩子不愿与父母、老师说心里话的主要原因,依次排列是:师长对我要求严,说了惹他们生气;说的不对怕受批评;说了没用不如不说;不愿受大人摆布,不说很正常;老师挺认真,不敢说;父母工作忙,没时间跟他们说;学校抓学习,没地方说心里话。可见,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,关键在大人。

首先,倾听孩子们说心里话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必然要求。其一,现代青、少年儿童正在成长发育时期。思想上的迷惘,心理上的苦闷,乃至生理发展问题上的幼稚无知,经常需要有人来指点迷津。其二,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,是一切教育的基础。了解孩子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,了解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要求,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可能性,以实现人生目标,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。其三,孩子们生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。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会使恐惧、慌乱、苦恼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,心里得以慰藉,从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力量,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。因此,对师长、对朋友的心灵开放,是维系现代社会教育关系所必须的。如果孩子的思想与心理矛盾不能及时解决,久而久之积重难返,到发生恶性膨胀事件时人们会追悔莫及。

其次,要善于“破译”心里话,对待抱怨话。

孩子们的世界与大人不同。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好恶感情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。如:厌倦层层的考试,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,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、爱护他,他们甚至会悄悄谈起依恋异性长者或与异性同学接触的情谊……。这与他们的经历和成长期出现的心理现象有直接的关系。在“破译”孩子语言行为的过程中,大人则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,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,用共鸣的思想感情品味这些心里话,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。

对于心里的抱怨话要做具体分析,不要轻易下结论。其中有合理的、激进的成分,对此师长要积极满足要求,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爱好;其中也有些不合理的、落后的,乃至奇怪的和不讲理的话语,对此师长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,善于说“不”字,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。特别是将“自我”为中心的兴奋点引入关心他人、关心社会的轨道。

孩子们能与大人敞开心扉,说说心里话,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。应当鼓励和支持。但是,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倾听心声,而应着力于疏导。不惯纵也不强求,不任意迁就也不动辄迁怒,而把它作为培养优良品德的突破口,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我敢拿脑袋担保: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,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,那么,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,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。”现代教育中的育德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。接受与反馈揭示了选择的双向性。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,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,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
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,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。瞬息变化的事态,不断拓展的时空,信息传递之迅速,环境转换之深刻,真是五光十色,常常使人眼花缭乱,难以适应。伴随当代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及个性、人格的发展,老师和家长应不断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,不断地调整情感的天平,使教育视野从个人主观感受中解放出来,实事求是地对待心里话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
(作者系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少儿教育系主任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